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加密貨幣策略:溢價、風險與未來

加密貨幣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角色

近年來,一種新的金融"煉金術"正在興起 - 企業通過向資產負債表添加加密貨幣來實現價值溢價。以某軟件公司爲例,其季度營收僅略高於1億美元,卻持有價值近109億美元的比特幣。目前全球已有80家企業在探索如何將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傳統金融機構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並爲這種股票的波動性和潛在收益支付了溢價。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該軟件公司創造了一種金融機制,使其幾乎可以零成本借款購買比特幣。以其2024年11月發行的30億美元可轉債爲例,債券持有人不會收到定期利息支付。相反,每張1,000美元的債券可以轉換爲公司股票,前提是股價在到期前漲至特定水平或更高。

這個機制的巧妙之處在於,債券持有人實際上是在押注比特幣的表現,同時享有直接持有比特幣所沒有的下行保護。如果比特幣暴跌,他們仍能拿回本金。而公司可以以零成本借到30億美元,並立即用這些資金購買更多比特幣。

該策略之所以奏效,是因爲比特幣在過去13年間實現了約85%的年均增長率。公司押注比特幣的增長速度將遠超觸發債券轉換所需的股價增幅。他們已經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成功,通過成功提前贖回早期發行的債券,節省了數百萬美元的利息支出。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在這一結構的核心是三種不同的永久優先股系列,每種都針對不同的投資者類型量身定制。永久優先股使公司能夠籌集類似股權的資本,同時支付類似債券的永續股息。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自2020年8月開始購買比特幣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從13美元漲至370美元,幾乎翻了30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常規業務並未有任何增長。唯一的變化是他們借錢購買了比特幣。目前,他們持有582,000枚比特幣,價值約630億美元。而他們的股票市值約爲1,090億美元,比其比特幣實際價值高出73%。投資者願意支付額外溢價,僅僅是爲了通過該公司的股票間接持有比特幣。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多家公司開始效仿這一成功模式,持有比特幣作爲公司資產。例如,一家由知名人士領導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持有37,230枚比特幣。其股價在比特幣關聯性公布後從10美元飆升至約60美元。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這種巨大的溢價意味着,投資者爲9,200萬美元的比特幣敞口支付了4.33億美元。當越來越多類似公司出現並增加比特幣持有量時,市場力量最終將使這些溢價回歸到更合理的水平,盡管目前沒人知道這會在何時發生,或"合理水平"究竟是多少。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除比特幣外,一些公司也開始關注其他加密貨幣。例如,有公司計劃購買大量以太坊並參與質押,另一家公司則計劃收購超過100萬枚Solana。這些公司通過發行新股或可轉換債券籌集資金,用於購買加密貨幣資產。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然而,這種模式也面臨風險。當更直接的加密投資工具出現時,對這些復雜的繞道方式的需求可能會減少。我們曾在Grayscale比特幣信托(GBTC)中看到類似情況,其溢價最終轉爲大幅折價。

關鍵問題是,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以及當溢價崩塌時誰能屹立不倒。擁有強勁業務基礎和保守槓杆率的公司可能會經受住這種轉變,而那些缺乏持久收入來源或競爭壁壘、僅追逐加密貨幣資產的公司則可能在投機熱潮退去後面臨因稀釋導致的拋售。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目前,機構資本正在湧入,溢價在擴大,越來越多的公司宣布比特幣及加密貨幣資產策略。然而,聰明投資者知道這是一場交易,而非長期投資邏輯。能夠存活下來的公司將是那些利用這一窗口創造超越其加密貨幣持有的持久價值的企業。

Strategy的"煉金術"走紅, 幣價能托住股價嗎?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假如我在链上vip
· 13小時前
数字炼金术真香
回復0
PoS养老院院长vip
· 13小時前
零成本炒币真香
回復0
gas_guzzlervip
· 13小時前
赚钱都很精明啊
回復0
Gas Fee Whisperervip
· 13小時前
炼金术就是财富密码
回復0
GasFee_Nightmarevip
· 13小時前
金融游戏玩得好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