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ChatGPT”時刻

作者:thedefireport

上周五,川普正式在白宮簽署《GENIUS法案》,美國史上第一部穩定幣法案就此誕生。

穩定幣——長期以來被加密貨幣原生用戶視爲鏈上金融的支柱——已在美國監管機構眼中獲得合法地位。

長遠來看,這是加密貨幣的“ChatGPT 時刻”——第一個具有主流實用性和機構明確性的加密產品。

01 新立法概要

《GENIUS法案》可能是加密貨幣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立法。

這項兩黨支持的法案爲支付型穩定幣建立了首個聯邦監管框架,旨在爲價值260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注入信心、明確性和機構合法性。

關鍵要點:

  • 資產背書:發行人必須以高質量流動資產1:1完全背書其穩定幣。可接受的儲備資產僅限於美元現金、受保險的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短期政府債券。USDT目前不符合這一要求。
  • 僅限支付:禁止發行人向穩定幣持有者支付利息。這確保穩定幣僅作爲數字現金等價物。我們認爲這是對銀行的戰略“讓步”,爲銀行在穩定幣引發金融系統更深層次顛覆之前爭取時間。
  • 破產保護:若發行人破產,穩定幣持有者對儲備資產享有優先索賠權。
  • 透明度與審計:發行人需每月披露儲備情況,並定期接受審計。
  • 反洗錢措施:法案內置嚴格的反洗錢和KYC規則,發行人需實施《銀行保密法》合規計劃,驗證客戶身分並報告可疑活動。
  • 監管結構:法案授權聯邦和州(資產規模低於100億美元)監管機構監督發行人,美國財政部爲主要監管機構。
  • 發行人資格:法案明確允許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甚至大型零售商在明確規則下發行自己的穩定幣。但法案禁止主要從事科技、社交媒體或電子商務且非“主要從事金融活動”的上市公司發行穩定幣。這意味着Meta、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巨頭被禁止推出穩定幣。

通過將美元的可靠性與現代公共區塊鏈網路相結合,該法律爲穩定幣在商業和金融中的廣泛採用鋪平了道路,同時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嚴密監督。

02 對USDC和USDT的影響

《GENIUS法案》會給Circle帶來優勢嗎?

我們認爲不會。有人可能認爲,由於新法案要求以美元資產1:1背書,而Tether目前不符合這一要求(其資產中有80-85%符合要求,但黃金、比特幣和企業債務不包括在內),Circle會佔據優勢。

爲何這對Tether不是問題?

根據法案,如果海外發行人希望進入美國市場,美國財政部可以進行合規性比較測試。如果其規則與美國規則一致,它們可以繼續在美國市場運營。

因此,Tether有多種方式可以合規。我們預計它們會這樣做。

USDC和USDT誰會贏得美國市場?

或許更好的問題是:**哪家金融科技公司會率先將穩定幣融入主流產品?**Circle?Tether?Stripe?Paypal?

我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產品會是什麼樣子。但看起來會有很多穩定幣發行人,這將壓低它們的費率。

這意味着贏家很可能是圍繞穩定幣提供附加服務的公司。

薪資支付?

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穩定幣用於薪資/承包商支付,感覺會成爲未來幾年內湧現的巨大商機。想象一下,裏程碑和時間延遲觸發對員工和承包商的自動支付。智能合約和公共區塊鏈處理行政和會計工作。

更快的支付速度、更高的貨幣流通速度、產生收益的貨幣、穩定幣最終將解鎖這些潛力。

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並非“逐底競爭”。這些是更具吸引力的藍海市場。而Tether在這些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在這些市場,持有者無需獲得收益。爲什麼?因爲在這些市場,持有穩定幣的人只希望持有穩定的貨幣,這就是價值所在。例如,在阿根廷,穩定幣持有者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通貨膨脹影響。

僅通過持有美元穩定幣作爲儲值手段,這就是他們的“收益”。

我們相信Tether將繼續主導新興市場,我們還預計Tether與美國政府的關係將更加緊密。

03 對金融科技公司的影響

我們相信,未來幾年每一家主要金融科技公司都將推出自己的穩定幣。Paypal已率先行動。

我們認爲Stripe會是下一個。

Block(Square/Cash App)、Robinhood、SoFi/Chime以及國際金融科技公司也都是可能的候選者。

爲什麼?

它們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全球基礎設施以及強大的資產負債表和銀行合作夥伴。

**穩定幣將爲商家和電子商務客戶提供全球化的、7×24小時的支付通道,成本更低。**此外,還能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根據《GENIUS法案》,金融科技公司將保留收益)。

04 對美國銀行的影響

銀行正面臨困境,在我們看來,未來的銀行將是基於加密貨幣軌道構建的金融科技公司,形態可能與今天截然不同。

盡管如此,別忘了電子郵件在二十年前已成爲主流,但郵局仍在運營。

我們相信銀行也會如此。創新的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將表現良好,而行動緩慢的銀行將在五年後類似於郵局。

爲何美國銀行有麻煩?

它們無法創新。不是因爲它們不想,而是因爲它們太大、官僚作風太重、員工缺乏冒險的激勵、任何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都能理解這一點。它們沒有動力推出穩定幣。爲什麼?因爲這會顛覆它們的商業模式。

銀行的盈利模式是:

  • 吸收存款
  • 投資存款
  • 賺取淨利差(資產回報-存款利息)。

如果銀行發行穩定幣,這些資金無法用於放貸。它們不能像美元那樣“神奇地”倍增,對銀行來說,這是“死資本”。當然,我們認爲銀行最終仍會發行穩定幣(以賺取利息,抵消部分放貸收入的損失),但最終,它們也不得不與穩定幣持有者分享利息。

銀行不會消失——但對於行動緩慢的銀行來說,一場風暴即將來臨。《GENIUS法案》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05 對Visa/萬事達的影響

提醒一下:穩定幣幾乎可以即時結算、點對點、全球化、成本低廉。

現在,傳統卡支付的成本爲200-300個基點,包括發行人/收單人費用、外匯價差和交換費用。更不用說結算需要2-3天。

穩定幣顯然是更好的產品。

我們認爲穩定幣將用於商家支付、電子商務、匯款、訂閱、跨境支付、薪資等。

這將完全繞過卡支付軌道,幾乎即時全球結算。成本僅爲傳統卡支付的幾分之一。

你完全可以相信,這對每年2000億美元的卡支付費用產業構成了重大威脅。

爲什麼?

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共區塊鏈上構建,Visa/萬事達無法控制這裏的基礎設施。因此,金融科技公司、錢包和穩定幣發行人現在可以訪問全球貨幣流動軌道,無需卡網路會員資格。

而且它們可以構建更好的產品。

當然,Visa和萬事達並未坐以待斃。

它們正在通過以下方式將服務整合到公共區塊鏈上:

  • 從“僅限卡支付”轉向多軌道基礎設施,以便支持穩定幣作爲“另一種結算貨幣”。
  • 合規性:欺詐檢測、退單/爭議、身分服務。
  • 推出由USDC和PYUSD支持的穩定幣品牌卡,這使它們在前端保持相關性,即使它們不再控制軌道/基礎設施。

這意味着什麼?

穩定幣似乎正在迫使Visa/萬事達從“價值轉移”網路轉變爲僅提供“信任和工具”。

卡支付費用的節省可能惠及商家、穩定幣發行人、消費者以及能夠將新服務與穩定幣產品整合的金融科技公司。

06 對美元主導地位的影響

穩定幣對美國和美元來說是極其看漲的,簡直是來自加密天堂的救星。

爲什麼?

Tether去年是美國債務的第五大買家!

如果Tether是一個國家,他們將是美國債務的第18大持有者。

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

這可能是一個大膽的觀點。但我們認爲,Tether可能成爲美元增長史上最重要的創新之一。

我們相信現任政府希望支持Tether在美國及海外的增長。我們必須提到,Cantor Fitzgerald爲Tether的儲備提供托管服務。讓我們考慮一下,Tether在全球有4.5億用戶,絕大多數在美國以外。

當國際用戶購買USDT作爲價值儲存時,Tether會購買美國債務。

因此,Tether正在將美國債務的持有者基礎去中心化,從主權國家轉向全球個人,你可以想象美國政府希望與此建立密切關係。

穩定幣不僅在擴展美元的全球網路效應,它們還在將美國債務的持有者基礎去中心化。

斯科特·貝森特明白這一點。

這就是爲什麼他成爲穩定幣和《GENIUS法案》的推銷者。

所有穩定幣發行人對美元都很重要。

但像Tether這樣的海外發行人尤其重要、這裏的新買家來自這裏、美元的網路效應在這裏擴展、未被銀行服務的人羣在這裏被銀行化。

我認爲,Tether和美國政府最終將形成非常密切的關係,密切關注這一點。

07 小結

絕大多數穩定幣在以太坊上,更不用說,以太坊已經搶佔了“穩定幣敘事”。

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Solana上的USDC,因爲用戶體驗更好。盡管如此,今天只有4.2%的穩定幣供應在Solana上。

ETH/SOL可能是獲得穩定幣敞口的最安全長期方式。

在風險曲線上更靠後的,有兩家具有強大基本面的加密原生公司:Ethena和Sky。

我們喜歡Ethena作爲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你可以查看我們最近對該項目的報道。我們認爲《GENIUS法案》將爲Ethena等穩定幣發行人創造監管套利機會,這些發行人分享收益。

更不用說USDe需求、ENA價格和ETH未平倉合約(正在上升)之間的相關性。

數據:Glassnode

歸根結底,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穩定幣供應在上升,鏈上流通速度在上升,價格在上升,波動性也在上升。

是時候系好安全帶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